植物灰釉青瓷是瓷文明的最初形态,为了能够控制釉色、大量生产,植物灰釉发色的烧法渐渐矿石釉金属发色烧法所替代,由此催生了宋瓷的璀璨。矿石釉青瓷美则美矣,但丧失了汉晋传统植物灰釉青瓷的质感与变化,而由植物灰釉原始青瓷自唐代以后几乎绝迹。

古代传统原始灰釉青瓷不易烧成满釉,只有朝上面部分落灰处有釉,背面和近底部呈无釉状态。到了现代,何志隆承古开新,以独创的「柴烧自然落灰上釉法」成就了“裸坯入窑, 满釉出彩”“落灰成釉,落灰化胎成釉”的翡翠青瓷。

1

【窑炉】

中华陶艺的发展,经历了从无窑到有窑的过程,陶瓷窑炉的发明,为陶瓷器的烧成创造了一个可以人为操作掌控窑温与火候的烧造载体。“翡翠青瓷” 的烧造成功,更得力于其烧瓷窑炉结构的改造和创新。

何志隆早期用别人的窑所烧出的作品,只有迎火面有光泽,而背火面则没有。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思量着, 为什么植物灰釉不能全部满釉?于是决定自己盖窑,希望能烧出 360 度的满釉青瓷。两年当中他拆掉或修改自己的窑总共 13 次,让他慢慢的体会到,“火候与时间的控制” 是决定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多年来他逐渐证明了自己的想法,于是植物灰釉逐渐由局部,到上满全部的胚体,釉色也从刚开始的暗绿逐渐转向明朗的翠绿。

不上釉的土坯入窑,通过高温熔融之方式,由自然落体的方式将窑内灰烬逐层敷叠于液化的坯体表层,无数天之后满釉出窑。期间需要精准的数据估算及详熟的冷却温控,才能催生清透、色感丰富的翡翠外衣。

2

【木柴】

满釉的烧成不仅与窑炉关系密切,也与燃料的选择密切相关。翡翠青瓷选用的是台湾台东海湾海滩漂流木,烧制时间足足持续半个月时间,近400~500小时左右,烧掉数十吨木柴,并根据当下天气状况看到最终的烧制成品。窑内的温差导流结构,能够反复把热量带入作品室,热上釉,反复挂釉,通体挂釉,形成复层冰裂效果。 这正是翡翠青瓷釉层堆叠,多次附着、熔融,再附着, 再熔融,得以成功烧制的一个重要条件。

满釉即圆满,而圆满的获得,是长期百折不饶,一心一意的坚持,近乎于禅意的心境。以无修而修为圆,无法而法为满,对于造器者何志隆,每烧制一件作品,便是一场圆满的修行;对于收藏雅士,每观赏把玩一次作品,即是一场圆满的修心。

/

/

参考文献:

翡翠青瓷.禚振西.文物出版社

烧出了柴烧.何志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