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金繕修补工艺重塑淄博陶瓷经济总量创新能》

对于传统陶瓷修复工艺的分类最为具体的是以下两种。早期有记载的传统的修复工艺归类较为明确的是为宫廷所做:清洁、打磨、镶扣、胶粘、蜡补、金补、锔补、随色、复烧、做旧。直到现代谢明良才对传统修复工艺进行了再次归类:金繕、锯钉、烧继、呼继。

这种“金繕”一词源于日本,指使用天然大漆为粘合剂,对破损的陶瓷器物进行粘贴补全,并在其上敷以金粉做装饰的一种修复工艺,在功能上与中国的锯钉补瓷技术极为相似。

金繕工艺本身在发展中就有和其他修复工艺不同之处,中国古代的瓷器修复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动物胶粘合后再用银皮包裹裂缝,另一种就是锯瓷的方法,而这两种方都是以恢复器物的使用功能为主,而艺术性则并不在优先的考虑范围之内。到清代雍正至宣统年间,宫廷陶瓷修复工艺中有“金补”这一工艺,也就是日本所称的“金繕”。

在清宫档案中有一记载:“乾隆十一年闰三月十六日,司库白世秀、七品首领萨木哈、太监胡世杰来说,总管刘沧州交均釉飞脊花觚一件。

传旨:着用漆补好,钦此”据考证在乾隆之前金补修瓷就以在宫廷中运用,这里和日本金繕工艺多用于贵族阶级这一点十分相似,金补工艺也多是用在贵重陶瓷器物之上,以彰显其贵重之处。

但是金补工艺与金繕工艺在使用修补的材料与工艺上是否完全相同则无法得到的具体考证。金繕在日本被推广的最初原因就是因为其修补后赋予了作品与原作不同的美观性。

在日本美学意识当中有“侘寂”一说,而其所描绘的就是残缺美,金繕正是为此应运而生,将残缺凸显出来,从残缺中引导出美的一面,并用最美的方式来展现残缺。

但是金繕又不是简单的修复工艺,而是在残缺之上的二次创作。受到现代艺术的影响,金繕工艺开始在现代陶瓷艺术当中展现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金繕所用的大漆源自于大自然,有别于锯钉是一种纯天然的修补材料。大漆干后色泽呈黑色,这种天然的色泽沉稳,肃穆,修复后多上金粉使陶瓷艺术品更为华丽。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