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器的窑烧相关,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景德镇青花瓷窑烧方式的演变史

二、 目前常用的几种窑烧工艺

三、 不同窑烧方式对青花瓷器的影响。

景德镇青花山水瓷器

一、 景德镇青花瓷窑烧方式的演变史

青花瓷的烧制需要经历点火阶段、升温阶段、氧化阶段、还原阶段、保温成瓷阶段、熄火阶段、降温阶段。景德镇烧制青花瓷有近八百年历史,景德镇青花瓷窑烧方式的演变史,就是窑炉的进化演变过程。我们大概了解一下这个过程。

1、元代之前龙窑,马蹄窑(明代仍有沿用)

2、元至明代葫芦窑,明代龙缸窑

3、明末清初蛋形窑(镇窑)延续至今

4、1955年引进圆形倒焰式煤窑

5、1966年煤烧隧道窑

6、1976年油烧隧道窑

7、1984年煤气隧道窑(1965年景德镇瓷厂已经采用过捷克设计的煤气隧道窑)

8、九十年代梭式窑(气窑)至今

9、2015年微波高温窑(2小时成瓷)

景德镇柴窑瓷器

在元代之前,景德镇窑炉基本上以龙窑为主,马蹄窑也有。马蹄窑一直到明代也还有用。包括我们现在也能看到使用马蹄窑。但是没有听哪位烧窑师傅说马蹄窑能烧制精细青花瓷,估计现在马蹄窑的烧窑主要以表演性质为主。

景德镇在宋元时期采用龙窑烧制名瓷影青瓷,大概在元代的时候发现龙窑不是特别适合烧制青花瓷,先是在龙窑基础上结合了倒焰窑的优点,将窑体改成阶级窑,而后又改进建造了葫芦窑,一直沿用到明末清初,也就是说葫芦窑从元代到明代在景德镇基本都在使用。

传统龙窑

葫芦窑分前后两个窑室,前高后矮、前宽后窄、且前短后长,形状就像半边葫芦卧于地面,古得名。元明时期的葫芦窑,受限于其结构关系,窑炉内温度大概只能烧到1280℃左右,跟现今青花瓷窑烧温度1300℃左右还是有不少差距。由于窑烧温度不高,所以我们看到的元代和明代的青花瓷器的青花发色就没有清代的那么翠蓝,而且釉面的玻化程度也不及清代,有些民窑烧制的青花瓷器会有一种没有完全烧熟的感觉,感觉釉面发蒙,青花发色朦胧及偏灰蓝色。

另外明代御窑厂有几十座龙缸窑,一座龙缸窑只能烧1-2只龙缸,把桩师傅胡家旺说过,烧制龙缸大概需要七天七夜或七天六夜。因为龙缸的胎特别厚,需要小火慢升温,将坯体里面的水份全部挥发排干。前几年有一次烧柴窑龙缸的时候,火太急,龙缸坯体里面的水份没有排干,或者是有一些空气没有从胎里排出来,窑温提升太快,导致整个坯体炸掉了。现今景德镇在古窑景区内还有一座龙缸窑,也是目前唯一的有烧制过青花龙缸的窑口,大概一年最多烧制一次。

明末清初的时候,景德镇出现了蛋形窑,也就是镇窑,现在简称柴窑,这种窑炉是由葫芦窑改进而来,初期阶段先是把葫芦窑中间的束腰部分取消,出现蛋形窑的雏形。这种蛋形窑无论窑体、内部结构、还是烧成技艺,都更为合理。蛋形窑综合了龙窑、阶级窑、馒头窑、葫芦窑的优点,又根据当地的松柴燃料燃烧温度高、火焰长的特性而修建与发展起来的。蛋形窑在其结构、砌筑技术及装烧工艺方面,具有许多独特和巧妙之处,即使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蛋形窑仍然是优秀的窑型。

景德镇柴窑蛋形窑

民国时期,景德镇曾考虑引进湖南醴陵的煤炭烧窑技术,但这种技术对景德镇传统的烧制瓷器各行业都有冲击和影响,更遗憾的是试烧后也不理想,多方原因之下就停了。

解放之后,景德镇山上的松木被砍伐地非常严重,很多山头都砍秃了,对景德镇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1955年正式引进了烧煤的倒焰窑,1966年开始烧隧道窑,最开始也是使用煤,到了1976年的时候已经在使用重油烧的隧道窑了,1984年又改成煤气隧道窑(最早1965年的时候景德镇就有瓷厂曾经使用过煤气隧道窑)。

景德镇隧道窑烟囱

九十年代初期陶瓷研究所成功研制出梭式窑,也称气窑。从此之后景德镇就以气窑为主了。

2015年景德镇从德国引进了微波窑,据说两个小时就可以烧成瓷,但至今景德镇瓷器业界也不怎么认可微波窑。

二、目前常用的几种窑烧工艺

1、气窑(梭式窑)

2、柴窑(镇窑即蛋形窑)

3、气电结合窑及其他

1、气窑

气窑,也叫梭式窑。目前景德镇大概有几千座大小不一的气窑,最高的能有两三层楼高。市面常见的那种几米高的大花瓶就是在那里面烧制的。

景德镇的气窑一般都是烧制瓷器的窑户根据所烧的瓷器类型(比如烧青瓷的、烧单色釉的、烧青花的等等)进行定制的,也就是定制打窑。通常按窑的大小尺寸进行简称,比如一块板窑、两块板窑、三块板窑。这个板就是窑炉里面垫烧陶瓷底部的硼板宽度,一块板窑的硼板宽度是30几厘米。

正常情况下,像我们以茶器为主的这类型青花小件,基本都是一块板窑的比较多见,最多一块半板窑或者两块板窑,没必要太大。这类精细瓷,属于慢工细活儿,两三个画师一个月也只能画出一小批瓷器,如果窑太大的话,烧的频率就会降低,但是画好的坯体又需要尽快烧制,否则画好的坯体一旦出问题,前期功夫白费,也无法保证后续产品供应。

气窑

气窑的出现对景德镇整个瓷器行业来说是革命性的升级。气窑用液化气作燃料,作为清洁能源,我们可以将坯体直接放到硼板上,匣钵不再作为烧制瓷器的必需品。

气窑的窑炉安装有热电偶,温控仪安装在窑炉外,烧制过程可以通过温控仪监控窑里的温度。一些高精密的热电偶误差率只有0.7%,只要烧窑师傅掌握所烧的这窑瓷器胎釉的温度,基本上烧制成功率就有保障了。另外窑炉内也会放测温锥,测温锥分很多种规格,根据每一次烧窑所需温度使用相应规格的测温锥,通过测温锥的性状改变判断升温情况,比如某个型号的测温锥多少度开始出现熔融,多少度烧到位会出现弯头,一旦烧塌了说明温度过高等等。

气窑

正常情况下气窑烧6-16个小时,大部分烧10个小时左右。

有快速烧制的一般瓷器只需要五六个小时,不追求精细效果,并且用料各方面也不讲究,对玻化效果和釉面效果没有什么要求。

我们的气窑瓷器一般烧12-14个小时,12小时是要保证的,如果是烧精细青花瓷器,尤其用景德镇传统石灰釉的时候,烧窑的时间会更久一点,这样釉面出来的效果会好一点。

2、柴窑

这里说的柴窑,是指现今以木材为燃料烧制瓷器的窑炉,目前还在烧的有:龙窑、馒头窑、镇窑(蛋形窑)。

龙窑现在在景德镇几乎已经看不到了,前面我们提到过,景德镇从元代开始龙窑就比较少见了,因为这种窑炉很难烧成功精细青花瓷器。龙泉和建阳那边还有龙窑在烧制瓷器,但基本上以烧单色釉为主。

另外还有馒头窑,外形像一个馒头而得名。然后还有马蹄窑和葫芦窑。这些都是景德镇历史上出现过的窑炉,现在景德镇所说的柴窑基本上就是说的镇窑,也就是蛋形窑。

景德镇窑场外景

景德镇烧瓷器有一句俗话:一满、二烧、三熄火。

一满,满窑是最重要的。蛋形窑由于窑炉的结构关系,它前后的温度差一百多摄氏度,窑门位置最高窑温可以达到1360℃以上,而靠近烟囱的低温区只有1250℃左右。然而景德镇传统的青花瓷和单色釉瓷器,它们的烧成温度误差一般不得超过20℃,这个时候就需要依赖把桩师傅的经验,把各类型的坯体满到相应温度的窑位上。一旦放置不妥就会导致烧制失败,那么前面所有制作工序也就白费了,所以烧瓷器也称为火的艺术,陶瓷这个行业也就是火里取财,三分做七分烧,“生在成型、死在烧成”也就成了窑户们的真实写照。

满窑操作先从窑尾部往窑头逐排满装,先把坯体装入匣钵,而后把匣钵满入窑中。在窑内装匣钵的方法非常关键,需要根据窑体宽度和天气变化合理安排火路。景德镇把桩师傅们多年的实践证明,窑室后部适合装大器的匣钵,前部适合装小器的匣钵。“前紧后松、快似祖宗”,“后紧前松、前倒后空”的谚语是把桩师傅们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精华所在。窑室后部火路的排列非常难掌握,所以每次这个部位的匣钵柱满装都是由把桩师傅亲自完成的。这位置连接窑室内的小肚区和低温区,需要合理安排火路,保证全窑通风顺畅,让窑火能充分燃烧,否则容易导致瓷器烧成生熟不匀的情况以及倒窑事故发生。

柴窑满窑过程

二烧,景德镇烧窑使用松木为燃料,一般都采用景德镇当地的马尾松。马尾松的松脂含量比较高,导致燃烧温度高、燃烧火焰长,松脂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会跟坯体内矿物质产生一些化学反应,景德镇传统青花瓷使用的是传统灰釉,也就是石灰釉,石灰釉含钙比较高,在烧制过程中或许与松脂燃烧产生化学反应,使得瓷器成品釉面温润,玉质感强烈;燃烧火焰长才能燃烧到窑室的尾部,使后面的坯体能均匀受热。景德镇有一千多年的烧瓷经验,历代的烧窑师傅们也是通过不断地实验才总结出来松木为燃料和传统石灰釉是最佳搭配。

柴窑烧窑过程

五六十年代时景德镇刚开始改用煤窑烧制,发现使用石灰釉烧制出来的瓷器吸烟情况严重,也就是我们说的阴黄或泛黄。而后景德镇陶瓷研究所,通过不断研究试验对比,发现是釉料和燃料的兼容问题,通过不断试验配制出长石釉才解决了这些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说用现代的长石釉拿去烧柴窑,效果就不是很理想的原因,因为长石釉就是为气窑和煤窑烧制瓷器而研制出的釉料。

为什么要使用马尾松做燃料?首先它是景德镇当地原有的木材燃料,其次因为马尾松的硬度比较高,可以燃烧的时间比较久。成瓷阶段窑炉内温度超过了1300℃,普通的木头扔进去就直接烧没了,就需要不停添加柴火,增加投柴量,加重了烧窑师傅的工作量。

以我们的烧瓷经验,升温时间拉长会把坯体内的残留水分排地更加干净,成瓷后不容易炸裂或起鼓包;烧氧化阶段时,坯体里面的一些金属氧化物质得到充分氧化,这样烧制出来的瓷器釉面杂质少。窑温到900℃左右,开始进入还原焰阶段,随着投柴量明显增多,由于窑内黑烟不能迅速通过窑口底部的排烟口进入烟囱排出窑外,使窑内产生还原反应。窑温升至1100℃时开始进入弱还原焰阶段,整个还原焰阶段需要经历5-7个小时,这个过程是烧窑最为重要又难掌握的阶段,稍有不当,就会严重影响瓷器的烧成质量,所以这个阶段需要把桩师傅亲自在场指挥。

景德镇柴窑烧窑过程

还原焰阶段的末期,窑室内的匣钵大部分已经被烧红了,这时把桩师傅会指挥烧窑工们投一些湿柴,有时也会在窑门下面的火坑里泼水。这时窑内是不忌水分的,反而要故意造成一定水气进入窑室。这个操作是为了让窑室尾部的温度提升上来,前后温差尽量别太大。从这阶段开始至熄火,把桩师傅会指挥烧窑工们进行几次清烟,每次清烟都会将投柴口下方的火床上未烧化的柴块和炭屑用铁钩清理干净,而后把桩师傅会在窑顶的观火孔内勾出一只预先放置在窑室内的照子查看窑内的瓷器烧制情况,一般会在窑室内放4-5个照子,把桩师傅会在不同阶段清火清烟后勾出一只查看。

等到窑室内的火光呈炫白色时,即进入熄火前的保温成瓷阶段。保温的目的是维持窑内等温,减少全窑的上下温差,使釉面熔融光滑。保温阶段会增加投柴量及投柴频率,使全窑的火焰流逝由细腻变得清澈,无焰痕可寻。把桩师傅通过观火孔不断查看火候,等窑室内的匣钵柱上下没有明暗区分,匣钵重合缝隙现出一丝炫白光时,把桩师傅会向火孔内吐一口浓痰,若其一落窑底既呈白光沫飞散,即可断定全窑已经烧熟,这时候就可以熄火了。

整个柴窑烧制过程通常需要18-24小时,我们最长烧过26小时。但是也听说有些窑口烧制时间短,十几个小时也能成瓷。按照把桩师傅们的说法,短时间烧出的瓷器,釉面温润感会差很多,效果不太好。窑烧的时间久一点,釉面的温润感肯定会好一些,瓷器老味也会更重一些。

我们要求把桩师傅尽量把烧制时间延长。把桩师傅工资只论次算,即一窑烧成结束就算一次,不以时间计,一般正常的从满窑到烧窑结束需要36-40个小时,中间把桩师傅大概也就休息五六个小时,其它时间都需要在窑场监督,烧的时间越久,人越辛苦。因此他们其实更希望尽快结束。

景德镇柴窑青花瓷器

三熄火,烧窑结束熄火,意味着就等开窑了。冬天一般窑室内降温到五六十度需要经过36小时,夏天所需时间要久一点,需要等四十多个小时。我们在夏天尝试过36个小时开窑,结果发现匣钵摸上去还很烫手,瓷器就更别提了,可能有八九十度。有一些人经常会说,烧窑需要三天三夜,其实这个三天三夜指的是从烧窑到开窑,熄火后降温的时间也在其中。清代唐英的烧窑记录也有这个说法,跟现在的把桩师傅说法是一致的。

开窑相对简单一些,把窑门打开之后,将瓷器轻拿轻放地搬出来。如果有跟匣钵粘连到一起的,需要工具把它撬开。搬完匣钵和瓷器后,需要检查窑室内,将脱落的内壁重新修补,等干透之后,开始下一次烧窑。

3、气电结合窑及其他

接下来我们大致说一下气电结合窑和电煤结合窑。偶尔会有听到一些朋友讲他某只青花瓷是电窑烧的,严格来讲,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在景德镇,基本没有哪家是用电窑烧青花瓷,因为不合原理!青花瓷的烧制过程需要还原气氛。电窑很难呈现还原气氛。可能大家看到的电窑烧制,所烧器物不是青花瓷,而是釉上彩蓝彩。

目前有一种气电结合窑可以烧制青花瓷器。通过设置,在900多度之前用电加热,烧升温和氧化焰阶段;到还原焰阶段时,改成用液化气烧。它比气窑烧制更轻松一些,气窑烧制时师傅需要一直守着,生怕万一熄火。气电窑就不同,它有电,可以在熄火时保温,不会出现问题。但这种用的也不多。

气电结合窑瓷器

电炭结合窑非常罕见,它也是先通过电热丝加热,到还原焰阶段时候通过炭燃烧产生一氧化碳起到还原焰效果,与建阳那边的电窑烧建盏有异曲同工之处。

据说现在景德镇还有一种微波高温烧,两个小时就可烧成瓷器。经过查询确实有这个技术,遗憾的是目前我还未亲眼见过。这里不做讨论。

三、 不同窑烧方式对青花瓷器的影响

景德镇目前主要使用气窑烧制青花瓷器,近些年来有一部分是使用柴窑烧制。隧道窑基本看不到。

1、柴窑对青花瓷器的影响

根据老瓷厂原工人们口述,建国后的十大瓷厂陆续都改成了隧道窑,只有建国瓷厂还有一座柴窑在烧制,主要做单色釉和青花瓷。有了对比之后,发现很多单色釉的传统配方,在隧道窑中很难烧制成功,发色达不到柴窑烧制的效果。后续瓷研所经过努力,攻克了隧道窑烧制的合适釉料配方,才解决了发色问题。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建国瓷厂的那座柴窑还在频繁工作。由此也可以看出,尽管窑炉在不断进行改进,烧制方式和釉料配方也在不断进步,但是柴窑以及传统的釉料配方,依然有它不可取代的优势。

景德镇柴窑瓷器

景德镇千年窑火不灭,青花瓷的烧制,无论从胎泥还是釉料配方,经历了无数的变迁,能流传至今的,就是完全适合柴窑烧制的。对传统瓷器来讲,柴窑烧制是无可替代的!

古人把瓷器称之为假玉,就是拿玉的标准来衡量瓷器。举个例子,柴窑传统石灰釉烧制的青花瓷杯用上两三个月,会比没有用过的杯子有明显的玉质感,但是气窑烧制的长石釉青花瓷器就不会有太大变化。大家也可以拿自己手里柴窑青花瓷和气窑青花瓷做个试验,对比一下使用前与使用后的差别。

柴窑烧废瓷器

2、隧道窑对青花瓷器的影响

十大瓷厂改制后被承包出去,隧道窑在前些年也都在烧,也就是最近这几年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才完全停掉,烧煤的污染还是很大的。因此如果以烧制气氛造成的某些特点就判断某件东西肯定是某特定年代的,其实也未必。不过隧道窑主要烧制一些比较普通的瓷器。

七八十年代隧道窑瓷器

刚开始烧隧道窑的时候,以煤为燃料,烧成的瓷器釉面出现了吸烟问题,泛黄阴黄,达不到白如玉明如镜的效果。陶瓷研究所经研究发现煤的硫含量太高,景德镇传统的石灰釉里面含钙比较高,硫与钙产生化学反应,形成了这种现象,并且石灰釉容错性只有20度左右,导致成品率太低。后来经试验开始使用长石釉,长石釉里面的成分不会与硫产生反应,烧出来的瓷器都很白,并且长石釉的温度容错性非常好,可以达到100度左右,对瓷器的成品率提高很大,这是景德镇陶瓷烧制工艺上的一个重大进步。

3、气窑对青花瓷器的影响

气窑烧制瓷器如果采用传统石灰釉也会出现吸烟问题,景德镇目前气窑烧制瓷器基本上以长石釉为主,很少使用传统石灰釉。长石釉,也就是白釉,这种釉面的玻化程度特别高,看起来玉质感很弱,有的看着更像是一种塑料的质感,没有古人说的温润如玉的玉质感。

气窑青花瓷器

我们多次尝试把柴窑烧制所用釉料和瓷器坯体放在气窑里面烧制,烧成后经常有吸烟状况,烧制出的瓷器温润感不强,发干、发涩。但是具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目前无解,还需继续摸索。这些也是目前我们区分柴窑气窑的特点之一。

气窑青花瓷器

结 语

随着喜欢柴窑青花瓷的朋友越来越多,一些不道德的商家用气窑瓷器冒充柴窑瓷器销售。景德镇现在有一种釉料,也采用釉果加微量草木灰制釉,草木灰仅占2-3%(正常传统石灰釉根据釉果的硬度要加到15-30%的草木灰),主要还是添加长石和石英做助溶剂。这种釉药烧成瓷器的效果会比普通的长石釉要温润一些,但是跟传统石灰釉相比还是有差别。大家多接触真正的柴窑瓷器后还是比较容易区分的。

关于青花瓷的制作工艺及烧制知识分享,随着这篇科普贴的结束,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了。庭蘭烧制柴窑青花瓷器已经四年多了,在不断地烧制实践过程中,学习参阅了许多的相关书籍,接触了许多的制瓷匠人,得到了与很多业内大拿深入交流的机会。这些科普知识贴,结合了我自己的实践经验与学习到的知识。从决定分享这些知识到现在,陆续增补修改已两年有余,希望这些知识对喜欢青花瓷的朋友们能有所帮助。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更多的实践经验,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去探索和发现,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内容与同好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