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典型的二级结构为右手双螺旋结构。此外,DNA分子还存在局部左手双螺旋结构、十字形结构和三股螺旋结构等。

  1953年,Watson和Crick结合Chargaff规则及Franklin和Wilkins对DNA纤维X射线衍射图的研究,提出了经典的DNA二级结构模型——双螺旋结构模型(double helix model)。

B-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1.两股DNA链反向互补形成双链结构

  在该结构中,DNA主链位于外面,碱基侧链位于内部(但是暴露于大沟和小沟内)。双链碱基形成Watson-Crick碱基配对,即腺嘌呤(A)以两个氢键与胸腺嘧啶(T)结合,鸟嘌呤(G)以三个氢键与胞嘧啶(C)结合,这种配对称为碱基配对原则。由此,一股DNA链的核苷酸序列决定着另一股DNA链的核苷酸序列,两股DNA链称为互补链。

Watson-Crick碱基配对

  2.DNA双链进一步形成右手双螺旋结构

  在双螺旋结构中,碱基平面与螺旋轴垂直,糖基平面与碱基平面接近垂直,与螺旋轴平行;双螺旋直径为2nm,每一螺旋含10bp(bp为双链核酸长度单位,1bp为1个碱基对),螺距为3.4nm,相邻碱基对之间的轴向距离为0.34nm;双螺旋表面有两道沟槽,相对较深、较宽的为大沟(轴向沟宽2.2nm),相对较浅、较窄的为小沟(轴向沟宽1.2nm)。

  3.氢键和碱基堆积力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性

  碱基对氢键维持双链结构的横向稳定性,即双链结构。碱基对平面之间的碱基堆积力(base-stacking force,包括范德华力和疏水作用)维持双螺旋结构的纵向稳定性,即螺旋结构。

  上述右手双螺旋结构模型是92%相对湿度下制备的DNA钠盐纤维的二级结构,称为B-DNA。在溶液状态下,B-DNA每一螺旋含10.4~10.5bp,螺距为3.6nm,且形成碱基对的两个碱基并非共面,而是形成螺旋桨结构。细胞内DNA几乎都以B-DNA结构存在。

  DNA还局部存在其他二级结构,例如A-DNA、Z-DNA、十字形结构、三股螺旋结构。

几种DNA双螺旋结构

  1.A-DNA也是右手螺旋DNA,但与B-DNA相比大沟变窄变深,小沟变宽变浅。A-DNA双螺旋直径为2.6nm,每一螺旋含11bp,螺距为2.9nm。A-DNA是75%相对湿度下制备的DNA钠盐纤维的二级结构。在细胞内,某些DNA-蛋白质复合物中含A-DNA,RNA双链区及某些DNA-RNA杂交双链的二级结构与A-DNA一致。

  2.Z-DNA是左手螺旋DNA,是1979年Rich等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人工合成的DNA片段CGCGCG晶体时发现的。Z-DNA双螺旋主链呈锯齿状,其表面只有一道沟槽,相当于B-DNA的小沟,窄而深。Z-DNA双螺旋直径为1.8nm,每一螺旋含12bp,螺距为4.5nm。研究表明,生物体内DNA中富含CpG的序列容易形成Z-DNA结构,其功能可能是参与基因表达调控或DNA重组。

  3.十字形结构双链DNA中存在许多反向重复序列(IR),这种序列可以形成十字形结构。这种结构可能有助于DNA与DNA结合蛋白(DBP)结合,影响基因表达。此外,大肠杆菌DNA复制起点也存在十字形结构。人类基因组约含5%的反向重复序列。

DNA反向重复序列与十字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