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丽水日报

2023年5月26日,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启幕亮相。

这片197亩的原工业遗存区,拭去光阴的尘埃,成为龙泉极为引人瞩目的城市文化客厅。

打造如此重量级的文化地标,表层逻辑是借助景德镇陶文旅集团的商业运作之力、导入明星建筑师和他们的符号化作品,来获得独一无二的城市名片。但这种流于表象的观看,容易遮蔽规划者深层的设计思路——将文化作为城市的再生工具,创新发展出种种促进繁荣振兴的契机,使文化不仅是反映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更成为表明一座城市的态度、主张和精神。

回拨时间的指针。“八八战略”实施20年来,龙泉以文润心、以文兴业、以文惠民,潜心塑造“文润龙泉 臻致品质”品牌助力高质量发展,在融合厚重历史底蕴、光荣革命传统与当代人文精神的过程中,凝结出无形的价值观浸润人心,使传统文化与新兴业态碰撞出绚丽的火花,加速了社会审美演进与产业新陈代谢。

事实上,宋韵、剑瓷、耕读等文化投射于这座城市的哲学,就是在无数形式之美与内涵流变中有破有立、不断达成新的平衡。文化的价值,也正是在这持续的破与立中,越来越鲜明地影响着城市形象,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力量。

守正创新:文脉赓续焕活力

漫长的历史、风土、人情,繁衍出复杂而精妙的文化系统,形成差异性的地方叙事和盘根错节的精神根系。

在龙泉,对“宋”的追寻,犹如一门文化显学。位于小梅镇大窑村的亭后窑址上,考古专家仔细探寻宋元明时期的青瓷发展、工艺传承脉络,与近年来《还原繁华——宋朝的龙泉》《“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等10余部理论成果及《千古大窑图》的亮相形成了精妙的学术呼应,也印证了龙泉人的文化自信——龙泉青瓷在宋韵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2023年2月28日,“天下龙泉——龙泉青瓷·宝剑传承与创新展”在湖北省博物馆启幕,200余件古今龙泉青瓷、宝剑作品参展,数量创下历史之最。

如果说,考古和展览让龙泉文化获得了学术上的高度,那么世界青瓷大会的举办、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的启幕,则让传统文化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5月下旬,位于文创街区的望瓯·美术馆落成,成为全国各地艺术家策展办展的首选之地。这并非一座以古色古香彰显传统的美术馆。在棱角分明的白色外立面上,直线与折线相交产生尖锐的碰撞,是标志性的解构主义建筑语言。

毋庸置疑,建筑是城市中极具识别性的物理表征,与当地的生活状态、社会关系、精神谱系维系得最为密切久远,龙泉人显然正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对历史文化的创新性解读。事实上,在文创街区中,美术馆、活动中心的四梁八柱都是老旧厂房的遗存,高耸的水塔和烟囱,则是上个世纪留下的真实工业印记。

传统与现代的无缝对接,传递出龙泉文化所具有的和谐、包容、怡然的气质,也对应了文化世代传承至今的在地性需求,使文化之光以前所未有的亮度和热度,普照可感可及的美好生活。

在位于龙泉市西北边陲的住龙红色小镇,红色文化的活态传承同样令人耳目一新。

作为浙江省重点革命老区,这里曾是粟裕、刘英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浙西南的扎根之地。在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进程中,住龙成功打造出“红绿山水、淳美住龙”乡村旅游品牌,蹚出了一条“红色+绿色”的革命老区发展新路,旅游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超过了1200万元,为“以文化为共同富裕先行”的目标落下了精彩的注脚。

优质共享:幸福就在家门口

瓯江之滨,龙泉山下。

人们在此欣赏融入当地山歌、山水、文化的《三春与高机》大型越剧演出,参观拉斯海马酋长国出土瓷器与中国瓷窑址考古成果对比展。这些阳春白雪的艺术表现形式,对龙泉人而言并没有曲高和寡的突兀,相反,这其实是他们生活的日常。

在龙泉,文化并非单纯智性和想象力的作品,更是一种整体性的社会生活方式——在信步可至的城市书房,人们既能享受阅读的乐趣,也可以来一场酣畅淋漓的体育运动;随着夜幕降临,人们在优美的瓯江绿道上或起舞,或疾行,随处可闻欢声笑语。

与这样的舒适宜居感相映,在“八八战略”实施20年的成绩单里,龙泉的文化答卷格外亮眼——城市文化客厅、城东综合体、龙泉青瓷博物馆等地标建筑开门迎客,九姑山公园、龙渊公园、瓯江绿道、留槎洲公园等标志性工程精彩亮相,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宝剑小镇、青瓷小镇等文旅组团靓丽蝶变,一批城市书房、百姓健身房、游步道建成投用……随着“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成功打造,龙泉的公共文化场馆和公共文化空间的地域分布更均衡,也更接地气。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城市书房 百姓健身房”两房合一的示范点,“龙泉书房”集“书房+健身+休闲+文创”于一体,而引入第三方的运营模式,也使其得以实现“造血式发展”。

“免费的阅读健身空间吸引了人流,使我们在书房内设置的甜品咖啡空间成了热门打卡地,维持了收支平衡。”书房运营负责人蒋婷婷告诉记者,她的团队在龙泉从事零食甜品行业已有5年,“我们把过去积累的经验和营销技巧,与书房的资源优势相链接,成功打破了‘公共服务只能靠输血运作’的刻板印象。”

这些看似并不起眼的细节创新,以点带面,培育出蓬勃的经营主体,增强了文化领域的微观活力。目前,龙泉已建成103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触角延伸至城市、乡村的每个角落,在免费开放、空间环境、智慧服务、文化活动等方面,为城乡居民带来家门口的高质量文化生活。

事实上,“15分钟”不仅是一个时间尺度,还是衡量生活幸福感的标尺。“八八战略”实施20年来,龙泉在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进程中,始终视文化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变量”,将人们对文化的现实需求置于首位,并将有效满足这些需求作为“有形之手”的施展空间,不断放大资源优质共享的社会效益,使当地百姓成为受益者。

价值转化:千年剑瓷绽芳华

2019年,中国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联合阿联酋拉斯海马酋长国政府古物与博物馆部、英国杜伦大学考古系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朱尔法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考古调查,得出了令龙泉人倍感自豪的结论——历史上的龙泉青瓷在古代海上丝路贸易中充当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角色。14世纪中期,龙泉青瓷在伊朗南部地区的贸易量中占比达90%。

千年以前,剑瓷带出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千年以后,龙泉以文化创意、标准化手段驱动传统青瓷制造业革新。一组组数字,彰显出不容忽视的文化软实力:目前,龙泉剑瓷企业已超过1000家,从业人员逾3万人,特色小镇、景区、产业园、科创园、电商园、小微企业孵化基地的梯队产业发展空间基本形成。近5年,剑瓷文化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剑瓷电商销售额年均增长40%以上。

多年来,龙泉致力于复兴剑瓷文化、振兴剑瓷产业,在深化与故宫博物院、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战略合作过程中,通过举办系列高规格文旅活动和高品质巡展,借势借力宣传“天下龙泉”城市品牌,同时实体化运作推广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平台——龙泉青瓷宝剑商城,以数字赋能、融合创新,高质量培育特色竞争新优势,做深做实剑瓷文化“深化”“物化”“转化”工作。

走在龙泉宝剑小镇的青石路上,水池台榭、古代铸剑的场景近在眼前,从铸剑房、磨剑坊到宝剑展览馆,素雅复古的唐宋风格建筑里,传承千年的锻剑工艺流程被完整重现。

“无论是历史还是文化,本来就是丰富生动的,剑与瓷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揭示出来了。”第一批入驻宝剑小镇的夏飞告诉记者,随着历史文化内容的不断加入,他的直播间人气迅速上升,近期单是在网络平台就成交了1000多把剑,一款由他独立设计打造的“神鹰剑”,更是成为线上爆款。

文化软实力,直接关系一座城市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与保持经济稳健增长不同,增强文化软实力面临的也是一种“软性”的、难以量化的挑战,对此,龙泉亮出了与众不同的招式——

依托瓯江两岸、留槎洲公园自然环境和景观建筑,龙泉打造出“天下龙泉·风华宋韵”沉浸式演出,结合声、光、电等艺术创意和舞台演绎,立体式呈现青瓷宝剑文化、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

通过创新青瓷产业链融合发展,实现“艺术瓷与日用瓷并进、传统传承与创新开发并存”,对传统工艺进行合理的再设计、再创造;

建设“龙泉青瓷非遗产业在线”数字应用,探索运用数字建模、3D打印、自动窑炉等新技术,在青瓷产品中注入更多科技含量、时尚元素、情感纽带,推动青瓷文化产业实现传统向现代的创造性转化;

精心规划建设青瓷文化创意园、青瓷宝剑苑、青瓷电商园等创业者的“造梦空间”,不断激发产业发展的澎湃动能……

源源不竭的创造力,依靠平台的托举,更来自人才与智慧的涌现。随着窑望·青创园众创空间的21家青年青瓷创业团队顺利落户、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邑空间的63位创业青年纷至沓来,龙泉这座青年发展型城市正以文化为纽带连接古与今,赋予传统和内涵以形象,一生万物,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