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陶瓷器不耐碰撞,历史上因天灾人祸等多种原因导致的陶瓷器磕缺破碎的损伤情况比比皆是,早年因瓷器珍贵稀少价高,不忍轻易舍弃,因此亡羊补牢,陶瓷修复技术出于实用需求就孕育而生,使用锔钉加固瓷器供二次使用是较早的一种修复方式。

考古发掘资料显示中国较早就存在以金属薄片修补陶瓷的情况,目前所见实例集中于宋元时期。清代宫廷陶瓷修补已经有养心殿造办处的档案记录。有交景德镇入窑补釉的,有用蜡补胎的,有用大漆或金缮修补的,也有用胶补的,胶补是用一种紫胶虫的分泌物加工成昆虫树脂就是虫胶。为了接合部位牢固又以金属钉植入陶瓷已开裂待合并两端的锔瓷技艺。在这些修复技艺中,锔瓷不管宫廷还是民间都被广泛应用。随着中西方交流的深化,新材料被运用到陶瓷修复中。

鸦片战争以后,上海成了中国最大的艺术品集散地,全国各地的修复艺人用化学材料修复陶瓷,一时之间涌现出了一批技艺超群的修复大师。1952年上海博物馆建馆,1958年组建起了最早的上海博物馆文物修复工场,招录了一批来自民间的文物修复师,修复技艺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进行传承。陶瓷修复技艺通过这一形式被发扬光大。2011年上博的古陶瓷修复技艺被评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博的古陶瓷修复技艺始终体现着江南文化追求细致与创新的精神。

陶瓷器的修复分为考古修复、可鉴别修复、美术陈列修复和完美修复。考古修复就是其缺损用白色石膏补缺标识,多用于破损严重或时代久远的陶器为主。美术陈列修复主要修复一些较完整,历史艺术价值较高,或相对年代近些的明清瓷。完美修复更进一步,其实和美术陈列修复为同一概念。现在欧洲有些博物馆提倡更真实的展示方法,有些破损的瓷器会介于考古修复和美术陈列修复之间。陶瓷文物的修复的步骤主要分为:拆洗清洁、粘接复原、补缺完整、打磨平整、做色上釉。3D打印技术在文物修复中广泛应用,其优点是不接触文物,不会造成文物的二次损坏,还可以在输出数据时用镜像技术3D打印对称的部件。

文物修复中如何继承传统的修复方法,结合现代先进的工艺、材料,先进的设备对文物加以修复和保护,使破损的文物在保留必要历史信息的同时,经修复再现历史风貌,提高其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文物修复师思索和探寻的。

(作者为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陶瓷修复技艺”传承人)

来源: 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