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近百件当代中国雕塑精品,今天,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迎来“中国姿态·第六届中国雕塑展”上海展,结合极具冲击力的艺术展陈空间,亮出雕塑的中国姿态,艺术的中国气派。

  这个展览由中国雕塑学会、湖北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和上海美术学院共同主办,不仅汇聚了“第六届中国雕塑展”精选佳作,也特别邀请上海雕塑家作品。近100件雕塑精品全面展现中国雕塑最新创作成果,反映了近年来中国雕塑创作与观念发展的新趋势与新样貌。

  展出的很多作品颠覆了人们对于雕塑的认知。其中就包括动态雕塑。例如,在岳艳娜的《时间系列作品之西西弗斯》中,渺小的人一点一点推着钟表往山顶上爬,就像“被困在时间里的人”。陈邦彦的《虚拟人生》由马达、灯光、树脂组成,雕塑在灯光的照耀下旋转,作品的影子演变为动画,不断演绎生命由生到灭的历程。

  展览选址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17号展厅,充分利用其科学布局的展厅动线、挑高专业的展陈空间、宽阔适宜的观展视域,为集中呈现中国雕塑展“品物、观世、寄情、启智、化古”五大类型造型丰富多变的雕塑艺术作品提供了绝佳的展示平台和呈现效果,令观众充分领略到雕塑家如何通过对传统的积极转化和再造,成功将民族传统融入到现、当代的雕塑创作中。

  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指出:“展览所追求的是用雕塑表达当下感情,用雕塑沟通交流,用雕塑憧憬未来,展览所要传递的精神,是肩负文化使命、助力文化复兴,彰显文化自信。”他认为这些丰富的精神内涵都在这个展览的展厅中得到完美体现。

  本次展览是在上海“大美术馆计划”框架下,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与上海美术学院“馆校合作”结出的又一硕果。展览在力邀中国雕塑学会、湖北美术馆共同支持的基础上,结合上海美术学院多年来在雕塑艺术领域发展的丰硕成果,充分借助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和设计,打造出“中国姿态”上海展特有的鲜明个性和新颖的艺术风格。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与上海美术学院于去年签署了新一轮的合作协议,并共同成立“上海美术馆学研究中心”,在美术馆的历史、管理、策展以及公共教育等方面开展长期合作。本次展览正是双方自“风自海上——蝶变宝武与艺术社区场域”展后合作推出的又一重要展览。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馆长陈翔坦言,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作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艺术机构,秉持立足上海、携手全国、放眼世界的办馆理念和学术原则,一直致力于与业界同仁一起合作,推出具有较高学术水准、引发社会讨论和关注的品牌性展览,并力争成为美术业界重要项目的策源地和发声场。今天开幕的这个展览就是共同合作的重要成果。

  “中国姿态——中国雕塑展”在巡展到上海之前,已经走过十五个年头。六届展览都以“中国姿态”主题,体现了鲜明的学术立场和艺术态度。

  为什么是“中国姿态”?展览策展人、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孙振华认为,几代中国雕塑家在近百年来的创作中,从来都没有忘记自己的文化根性和传统,始终致力于用雕塑表现中国社会的现实,表达当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展现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因此,在本次展出作品中可以看到,许多艺术家自发地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创作的切入视角,表达中国传统文化成为普遍现象。同时,作品与当下的联系更加紧密,拥抱新技术和使用新媒介越来越广泛,在阐释与表达上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作品增添了一份深沉的人文主义色彩,让冰冷的金石材质传递出一份生命的温暖。

  这个展览的举行,不仅承载了业界同仁对于中国雕塑的期盼和探索,也能够体现出中国雕塑的创新和专业、自信和自尊。展览另一位策展人、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指出:“本次展览的学术底色和价值取向非常明确,一是不忘雕塑服务人民、关怀现实的初心;二是体现中国雕塑家的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中,将艺术与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紧密连接,进一步彰显中国雕塑的智慧与自信。”

  作者:范昕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黄启哲